中国石油大力推进海外业务绿色低碳发展

2024-11-13 12:13:02 基金投资 Wudiyezi

中国石油大力推进海外业务绿色低碳发展

  编者按:低碳化是全球能源发展的大趋势。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国石油坚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紧跟低碳发展行动的时代潮流,致力于做绿色企业建设的引领者、清洁低碳能源的贡献者、碳循环经济的先行者。同时,中国石油持续推动海外业务绿色低碳发展,在能源合作项目中创新工艺技术、升级改造设备,打造一座座绿色井场、炼厂,努力实现生产与自然生态和谐共融。绿色,正在成为中国石油海外业务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先行者、主力军,中国石油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锚定“双碳”目标,以绿色方式生产能源,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当好节能减排的创新引领者、低碳转型的坚定笃行者、生态自然的全力呵护者,以绿色发展赋能“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和海外业务可持续发展。

  坚持绿色生产

  做节能减排的创新引领者

  中国石油在合作项目建设、运营中,严格遵守国际和当地环保法律法规,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将节能减排和生产经营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创新工艺技术,升级改造设备,打造一座座绿色井场、炼厂,努力实现“气不上天、油不落地、水不外排、声不扰民”。

  在中东,鲁迈拉项目实施“蓝天”计划(12座脱气站火炬系统改造),已将火炬燃放量减少50%,减排二氧化碳超600万吨,预计2026年全部完成;哈法亚项目今年6月新投产的天然气处理厂,通过引入先进工艺技术,彻底解决了长期以来油田伴生气火炬燃烧的问题;艾哈代布项目引入高标准废泥浆先进处理系统,对油田钻修井泥浆进行无害化处理,成为伊拉克石油部推广的典范。

  在中亚,阿克纠宾项目开展油田地面设施“关、停、并、转、减、智”等优化改造,降低单位生产能耗和运行成本,力争2025年前能耗水平下降30%;阿姆河天然气项目通过优化蒸汽伴热工作制度、动态调整火炬密封气流量、优化炉类设备配风比、提高炉类设备燃烧效率等方式,持续降低自耗气用量,5年累计减少自用气1.443亿立方米;曼格什套项目安装大型固定排放源在线大气排放自动监测系统,帮助优化燃气电站工况,提高环保效率;奇姆肯特炼厂改造后,采用世界领先工艺以降低污染物排放,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90%,减排二氧化硫3万吨。

  在非洲,乍得项目率先采用“无坑钻井”技术,同时构建了废弃物“一站式”闭环管理体系,实现了资源高效利用与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尼日尔炼厂通过生产装置污水处理系统,将生产、生活产生的约60万吨污水处理为符合使用标准的绿化水,用于生产和绿化浇灌。

  在拉美,安第斯公司定期监测水质、气体、噪声等环境指标,确保其符合法定标准,并通过植被恢复计划累计恢复植被200万平方米。

  在亚太,印度尼西亚公司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天然气放空燃烧,并组织实施二氧化碳吞吐先导试验项目。

  坚持协同发展

  做低碳转型的坚定笃行者

中国石油大力推进海外业务绿色低碳发展

  2021年,中国石油将绿色低碳纳入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在海外,中国石油着眼油气与新能源多元互补、协同发展,积极布局地热、CCUS、太阳能和风能等业务,低碳转型步伐坚实,为世界迈向净零未来贡献力量。

  作为清洁能源,天然气得到大力开发利用。在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天然气项目建成140亿立方米/年产能,在带动土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助力美丽中国建设。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连接中、土、哈、乌四国,是我国首条跨境能源大通道,有效保障国内天然气需求,促进中亚天然气出口多元化。中国石油参与建设运营的俄罗斯亚马尔LNG项目、莫桑比克4区科洛尔浮式LNG项目,为世界增加清洁能源供应。

  与此同时,依托现有油气项目,加快布局新能源。鲁迈拉项目打造低碳工业园区,230千瓦光伏发电设备已成功并网发电,每年可发电约100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约800吨。阿克纠宾项目正加快推动风电项目前期论证,参考前期安装的雷达测风仪数据,初步规划先期建设装机容量为100兆瓦的风电项目。PK项目稳步实施风电项目计划,目前一期(10万千瓦)正同步推进配电方案编制、地勘测绘、可研报告编制、商务模型和合同草案编制等各项工作。乍得项目计划在远离城镇和油区的喀米管道末站采用“光—储—柴”孤网供电系统,拟在末站周边建设光伏电站。

  此外,积极为国际清洁能源项目提供工程技术和工程建设服务。肯尼亚地热钻井项目是中国石油首个海外高温地热井钻井一体化综合服务项目。2006年至2016年,长城钻探助力肯尼亚获取了700兆瓦以上的地热发电蒸汽,使肯尼亚平均用电成本下降30%以上。工程建设公司参建迪拜光热光伏混合发电项目,项目投产后可为32万户家庭提供清洁电力。

  坚持和谐共融

  做生态自然的全力呵护者

  中国石油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的交流合作,在业务所在国主动做好水土保持、植树造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实现生产体系与生态系统的和谐共融。

  作为油气行业气候倡议组织(OGCI)在中国的唯一成员,中国石油深度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推动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2023年,提出开展“油气行业脱碳技术路径研究”“炼化企业电气化研究”等课题,得到各成员企业积极响应,为油气行业加快电气化改造、推动脱碳工作提出了路径建议。牵头清洁交通工作组研究工作,加速推动全球交通运输领域低碳能源发展。指导昆仑气候投资基金(CCI)运作,建立低碳领域投资机制,引导投资低碳转型。

  中国石油将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的举措落实到每一个能源合作项目中。鲁迈拉项目高度重视油区绿化管理,营造绿色环境,打造绿色油田。截至2023年底,完成全营地景观绿化,绿化带全长1.8万米,油田绿化面积达1.2万平方米。哈法亚项目制定了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分析评估油田各阶段生产活动对优先保护物种的直接、间接影响,认真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乍得项目积极响应乍得政府“每人一棵树”号召,参与植树造林项目。第一阶段在乍得首都恩贾梅纳市周边300公顷绿化带种植30万棵树,稳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空气质量效果显著。

  展望未来,中国石油将把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融入能源合作全方位、全过程,深化与东道国和合作伙伴在绿色技术、绿色装备、绿色金融、绿色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紧密合作,打造“一带一路”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样板工程,携手共建绿色低碳能源生态圈,为建设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石油力量。(记者 李小松)

  全球石油企业低碳转型从战略观望期步入战略实施期

  记者 马宇涵

  近年来,气候危机日益严峻,全球气候治理迈入新阶段。随着《巴黎协定》《格拉斯哥气候公约》等全球性气候治理机制的确立,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形成了广泛共识,已有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覆盖了全球约88%的二氧化碳排放。

  油气行业既是全球工业体系的重要基石,也是全球实现“双碳”目标、应对气候挑战的关键力量。随着气候治理进程加快,全球油气供需结构加速演变,能源消费增速放缓,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不断提高,推动全球能源体系持续深刻重塑。各石油公司纷纷优化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布局,低碳转型从战略观望期步入战略实施期。

  国际石油公司灵活调整低碳战略

  作为在碳中和战略布局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石油公司,壳牌、bp、道达尔、雷普索尔等提出在2050年前实现公司业务净零碳排放,并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行动方案。但在2023年能源市场出现波动之后,出于对能源安全和业务盈利的考虑,多家大型石油公司开始根据不同发展情况探索更加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

  以传统业务盈利增长支撑低碳项目发展,寻求绿色转型与资产效能的平衡是诸多石油公司的现实选择。bp率先放缓减产计划,增加油气产量至2025年, 同时将油气项目投资增加80亿美元,并根据业务发展和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以保证转型战略平稳过渡、有序推进。

中国石油大力推进海外业务绿色低碳发展

  不少油气公司选择持续增加LNG投资,构建绿色化石能源产业链。道达尔能源持续巩固以LNG为核心的转型战略,并行推进LNG投入、更新石油储备、投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路径。壳牌以建设全球最大LNG公司为发展目标,计划到2030年,使LNG业务规模较2022年增长20%至30%。埃克森美孚加大在莫桑比克、巴布亚新几内亚的LNG开发投资力度,预计到2027年,LNG供应量将达到2700万吨/年。

  国际石油公司正在努力构建更加灵活、多元、可持续的可再生能源格局。bp致力于拓展生物能源业务的产量规模,不断提高生物燃料的生产力。埃克森美孚注重发展碳捕集和封存(CCS)技术,目前其产能占世界总产能的20%以上,并计划投资30亿美元用于未来在全球推进CCS项目。

  国内石油企业主动引领低碳转型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在全球能源格局和气候治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总书记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中国的石油企业也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我国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石油持续发挥绿色低碳转型的行业引领作用,牵头制定了绿色低碳国际标准《油气田设备材料绿色制造和低碳排放指南》,搭建油气田设备和材料绿色低碳发展的标准化体系框架;签署了《石油和天然气脱碳宪章》(OGDC),加强脱碳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全球温室气体净零排放进程。与此同时,中国石油基于七大含油气盆地开展大规模CCS/CCUS产业布局,辖区内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达5000亿吨以上;布局六大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持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初步形成“油气热电氢”综合性能源供应格局。

  中国海油持续提升清洁能源占比,发力新兴产业。截至目前,中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中国海油“海油观澜号”累计发电2858万千瓦时,折合二氧化碳减排1.66万吨。中国海油充分依托海洋资源开发的能力优势,推进海上油田岸电入海工程建设,推动伴生气回收利用。以岸电项目和智能油田建设为着力点,推动绿色低碳管控体系建设。同时,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大力推进海上风电与油气生产融合发展,有序探索新能源业务。到2025年,该公司计划累计实现减碳150万吨以上。

  守好主阵地抓住转型机遇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低碳转型发展迫在眉睫,能源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对我国能源企业来说,未来的关键在于明确目标和定位,结合自身优势推进转型升级,更好地适应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首先,履行企业责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的能源转型之路。当前,面对复杂的能源安全问题,中国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的过程中,必须明确自身定位,在确保自身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同时,肩负起能源保供的责任和使命,全面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在坚持传统油气勘探开发主体地位不动摇、做好增储上产、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前提下,结合企业实际制定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减排策略,服务国家战略和“双碳”目标,实现企业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的动态平衡。

  其次,创新技术攻关,推动传统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发挥传统油气产业优势,加快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水电、氢能等清洁能源,在保证能源供给总量的同时,提升能源供给品质,打造可持续、多元化、互补型的绿色能源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设置激励措施推动低碳技术创新研发,稳步推进CCUS等新业务,研发和生产“双碳三新”相关装备,实现新材料产业和业务的高质量发展。

  最后,强化国际合作,深化企业的技术交流和成果共享。作为全球关键清洁能源技术产品的最大制造国,中国长期致力于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中国石油企业也需要依托国内油气业务的低碳转型实践,持续深化在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主的海外油气作业区进行绿色低碳技术的应用推广。加强与国际石油公司的技术合作与交流,共同建立有效的气候行动合作机制。

  哈法亚公司全方位环境监测筑绿色防线

  哈法亚油田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冲积盐沼生态区,生态环境高度敏感。哈法亚公司认真践行“合规、履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油田开发理念,严格遵守伊拉克及国际组织的环保要求,始终坚持环保优先,积极践行生态环境保护承诺,推进油气资源清洁生产,保护资源、减少排放,确保废弃物得到合规处理。

  为了避免油田生产活动对当地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哈法亚公司坚持定期开展全面环境监测、24小时大气自动监测及滚动生态环境调研,全面评估油田各阶段生产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时消除潜在风险。2018年以来,公司邀请专业环保机构每年开展两次油区地下水、地表水、噪声、大气、土壤和放射性物质等监测,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监测13轮。2022年,公司启动区域生态环境调查,认真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定期对油区内植物群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无脊椎动物及鱼类进行监测。2023年,公司采购两套大气在线监测设备(AAQMS),对生产现场重点区域的大气环境进行24小时不间断实时在线监测。

  生态优先,乘绿而上。长期的环境监测与调查结果显示,积极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为油区及周边环境增添了更多绿色,吸引了许多野生动物在此栖息停留,打造了油气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绿色油田。(通讯员 任硕仪 记者 王舒藜)

  长城钻探公司生物柴油为低碳生产添动力

  走进长城钻探科威特项目部GW103队的作业现场,“绿色钻修井”作业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利用废弃食用油生产的生物柴油正驱动发动机高速运转,全力为钻修井作业提供动力。这是该项目持之以恒推动绿色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生物柴油是由废弃油脂转化而成的,相较于传统燃料油,可大幅减少二氧化碳、硫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排放,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在科威特,以科威特石油公司(KOC)为代表的能源公司正在积极推进能源转型,以应对全球能源市场的变革。作为KOC的技术服务方,长城钻探科威特项目不断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在GW103队率先试用生物柴油作为柴油发动机燃料,有效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相比传统柴油,生物柴油可以减少30%到70%的碳排放。”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道。

  试点项目的积极成果显示出生物柴油在柴油机燃料替代上的巨大潜力,为在钻井现场进一步推广生物柴油的应用开拓了空间。该试点项目既履行了长城公司对环境责任的坚定承诺,又为科威特到2050年实现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碳中和的目标贡献了长城钻探力量。这一实践在科威特当地引发热烈反响,在KOC官方媒体上获得了诸多点赞好评。(记者 马睿 通讯员 种磊)

  渤海钻探公司“变废为宝”释放绿色生产力

  走进渤海钻探马季努恩项目作业现场,可移动接油托盘、分体式围堰、一体式隔离板等助力绿色施工的工具设施比比皆是。这是该公司因地制宜,变废旧材料为环保装置,实现资源可重复利用的一个缩影,为保护伊拉克脆弱的沙漠生态以及紧邻马季努恩油田的湖泊环境贡献了力量。

  在连续油管气举返排管柱施工中,针对喷注润滑油易飘落地面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现场工程师利用废旧边角料设计了一套可以移动的接油托盘,避免油污落地。针对制氮车运行声音较大的问题,这个公司利用废弃彩钢板做成一面围挡,有效阻挡噪声的直线传播,使噪声显著降低。

  在发电机、防污罐等体积较小的设备周围,项目组利用废旧槽钢、角钢制作了分体式围堰,还在连续油管等大型设备周围,制作了一体式隔溢板,加厚铺设防渗地垫,有效防止油污流出。每次作业施工时,分类垃圾箱、防渗布、防油污外溢隔板等环保举措都发挥作用,最大程度降低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在作业搬家时,项目组对现场垃圾、塑料布、油污等集中收集处理,做到“人走、料净、场地清”。

  这个项目变废为宝的改造热潮还不止这些。现场废弃的槽钢、钢板、剩余边角料还被用来焊接成隔阳板、遮阳棚、修理操作台、晾衣台等,既减少了废弃物的堆积和污染,促进了资源循环利用,又营造了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将“无废”理念和行动转化为“无废”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图景。(通讯员 屈春炜 石烨)

  川庆钻探公司为沙漠穿上“格子衫”

  在土库曼斯坦复兴气田,面对风沙频发、植被覆盖率低的自然环境,川庆钻探土库曼斯坦分公司积极开展防风固沙项目,探索符合当地特点的生态治理方式。通过将传统生态治理方法与现代环保技术相结合, 该公司在复兴气田周边采取了草格固沙措施,逐步建立起一道绿色屏障,为保障生产安全和改善生态环境作出不懈努力。

中国石油大力推进海外业务绿色低碳发展

  复兴气田位于土库曼斯坦南部荒漠地带,常年受强风和沙尘影响。为减少风沙对生产设施的影响,该公司深入调研了当地的气候、土壤和风向条件,确定了在易受风沙侵袭的区域布设草格的固沙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地势和风向特点差别化设置网格密度,确保防沙效果最大化。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